吴彪:一直在路上的“园林人”

  

  克服落差感,迎接新世界

  

  谈起大学阶段的收获,吴彪校友提到了两点,一是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专业,收获了宝贵的专业知识,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经历中慢慢建立起的自信心。

  吴彪的老家在农村,他直言道:“刚步入大学时,我确实因为一种落差感而变得不太自信,甚至有时候会感到自卑。”然而不想安于现状的他一直在尝试“打开自己”,终于,一次偶然的自行车骑行活动让他慢慢悟到了建立自信的窍门——多接触新鲜事物。即使时间相隔久远,他依然对那次骑行活动记忆犹新。“和同专业的郑瑞超、王振华等六七个同学从学校出发到枯桃花卉市场再到绕着胶州湾两周的骑行,一共骑了三天两夜”,他兴奋地回忆道。

  在骑行活动中与朋友和外界的接触让吴彪成功“打开了自己”,也因此爱上了骑行与“走出去”。因为喜欢“走出去”,他闲暇时热衷于研究地图,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景观和设计他总希望能亲自去看一看,毕业后他也最终选择了去大城市工作;因为喜欢骑行,所以每当遇到困难时他总喜欢叫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以这种挑战极限的方式来放空大脑、释放压力。如2012年和大学骑友郑瑞超一起从菏泽出发经过徐州-连云港-日照-青岛的“鲁苏边界行”等等。“再回过头来看,有一些问题就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

  生而平凡却不甘平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让吴彪见证了新世界的繁华,也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普通。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自燃”的普通人,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不辍跬步,乐于挑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吴彪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践行的准则。

  研究生毕业后,吴彪先后在多家一线知名设计机构工作。近十年的工作经历不仅带给他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为他积累了不少人脉,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创业动机的萌发埋下了种子。当被问到为何放弃安稳的工作走上创业道路时,他提到了两个字——改变,“我比较喜欢折腾,不想让自己太‘舒服’。”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的他,喜欢尝试,喜欢突破。

   然而,创业并非一帆风顺,虽说近十年的经验与人脉帮助吴彪校友顺利组建了团队,但在此时却迎来了新冠疫情这一外部大环境所带来的挑战。“我在2019年的下半年开始创业,2019的年底便迎来了新冠疫情,当时的很多外出受到限制,为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情况并不乐观。”既然大环境无法改变,那就主动改变自己,吴彪校友开始带领团队沉下心来积极“修炼内功”,逐步走出疫情阴霾。自2019年下半年公司创建以来,吴彪校友为创始合伙人的和久行一设计咨询机构已经有了中国青岛、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三个团队,并且带领团队长期服务于越秀地产、新城控股、鸿基地产、齐鲁石化等国内一流企业和山东省、江苏省、天津市等各级政府部门,打造出了青岛西海岸越秀和悦府、威海南海雁归来,鸿基菏泽曹州壹号、金沙滩啤酒城爱情海湾,天津吾悦夜巷等一个个优秀作品,还参编了普通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规划教材《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谈起未来的工作规划,吴彪校友还是喜欢提到“走出去”。“希望疫情逐渐退去后我们未来的工作足迹能遍布祖国各地,甚至是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成为东亚有影响力的设计咨询机构。”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了“引进来”,“把日本的一些先进技术引进国内,开创更多的可能性。”

  从学生到职场人,从员工到公司合伙人,书本中的知识变成手下的一张张图纸,“相信积累的力量”,慢慢扎根、发芽,终会迎来花期。

  奉献行业,和久行一

  

  采访中,吴彪校友的一句话令记者印象深刻,即“和土地对话,和生命相逢”。在他看来,“和土地对话”意味着要倾听土地的声音,用手把美好的风景园林设计呈现在土地之上;“和生命相逢”则是在设计过程中会接触各种植物动物等,为它们也为生活在周边与其中人们,设计好场所环境。从事这样的行业,吴彪校友始终秉持着这一信条,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默默耕耘奉献。

  聊起“和久行一”的由来,吴彪校友笑着解释道:“这是一些美好的祝愿,‘和久行一’也可以作‘一行久和’,即一辈子做一件事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状态,无论是人与自然,还是个人内在与外在。”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这点在吴彪校友身上深刻体现,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园林设计行业人员身上厚重的使命感,同时他也劝诫同学们“不要随大流地做选择,一定要找到发自内心的动力,真正实现‘一行久和’。”董明智从校友与团队成员的角度也强调了这一点,并和吴彪一起对学弟学妹们提出忠告与建议。“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吴彪校友一步一个脚印,用忧患意识鞭策自己,用积累知识武装自己,带着“探险家”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不凡创业路。同时,他也一直心系母校,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囿于书本,勇敢“走出去”,去真正地拥抱知识,从而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