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王建革教授学术讲座《华北生态与传统乡村社会》

  11月2-3日,复旦大学王建革教授应邀来到青岛农业大学,受聘学校客座教授并进行学术交流。校党委书记李宝笃会见了王建革教授,副校长牟少岩为其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王建革教授是生态环境史、农业历史和历史地理领域研究的知名学者,我校校友,他的到访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11月2日下午,校党委书记李宝笃会见了王建革教授。李宝笃指出,人文社会学科应集中力量搭建平台,利用学校涉农学科的优势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服务。同时,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古代农业文化文明用现代技术手段展现出来,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李宝笃还建议大家多借鉴江南地区成功经验,为北方打造生态环保的美丽乡村出谋划策。

  3日上午,副校长牟少岩出席了王建革教授与我校教师代表的座谈会,并为王建革教授颁发了我校的客座教授聘书。牟少岩指出,农业历史综合研究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学术积累、人才团队和高层次专家的指导,希望王建革教授能为学校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多作贡献。牟少岩还勉励参加座谈的教师把科研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把从历史深处挖和在现实中去做两者结合起来。

  当天下午的会上,王建革与我校齐民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图书馆等单位的部分教师,就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进行了交流。王建革还介绍展示了他指导的圩田博物馆和江南地区几处乡村建设策划的成功案例,其中把水利建设、现代技术、自然和人文景观融合一起体现的江南生态文明历史经验,给在座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11月2日晚,王建革教授做客青岛农业大学“齐民大讲堂”,在学术会馆第一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华北生态与传统乡村社会》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齐民书院王宝卿教授主持,近三百名师生到场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王建革教授向我校师生讲述了自己由“农学”到“农史”,再由“农史”到“生态环境史”的治学经历,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王建革教授根据民国时期日本的满铁调查资料等文献,对传统社会末期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乡村的生态和社会变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指出,传统社会华北农业的显著问题是高人力投入,农业所需氮素严重不足,致使效率低下。在比较我国与日本、美国农业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指出美国农业特别注重高科技的投入,而日本农业则在精细化方面远超我国;但是,中国农业不可能走美国的路,而是应以现代科技为依托,整合中国传统农学中的优秀栽培技术、循环技术,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

  讲座最后,王建革教授与我校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对师生们的提问一一解答。王宝卿教授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王建革教授是我国著名农史专家,现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历史地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史》和《历史地理》专业杂志的编委,水利部专家顾问。他同时也是我校校友,早年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农学专业,后赴南京农业大学、复旦大学求学深造。他长期致力于华北、内蒙古和江南等地区的生态环境史的研究,主持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学术专著《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水乡生态与江南社会(9-20世纪)》、《江南环境史研究》;在《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农史》等刊物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其中十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江南环境史研究》一书获上海市2018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一等奖。 

牟少岩副校长为王建革教授颁发聘书 

王建革教授和师生答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