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5 09:57:37 作者:动漫与传媒学院 张皓 浏览数:0
电视演播厅,在我们心里,这个地方有很多故事可讲,但却时常觉得写不出来,说不出来。学长张闯闯曾说,“看到你在演播厅,就想给你拍一部电影。”如果我的大学真的可以拍一部电影的话,演播厅,是绝对不能忽略的重要取景地。
我的大学没那么传奇,但我的大学却因实验中心而精彩。在这里,永远很累很苦,我们一起流过泪,甚至也流过血。在这里,有一群“二货”,哪怕打扫卫生,也过得那么开心。无论我们忙到多晚,总有老师陪着我们,忙到最后。
和母校一起过生日,
大学从这里开始
2011年实验中心招聘,当我看到启事上写着“摄影设备维护”,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很荣幸,当时一块参加面试的同学当中,只有我一人进入了实习阶段。
刚加入实验中心时正好赶上学校六十周年校庆,而实验中心的老师正好负责录制校庆活动。因此老师们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而同学们也在帮忙做各种准备工作。对于刚进入实验中心工作的我来说,什么都不会,甚至连打印机都还不会用。因此也帮不上什么忙,一时觉得有点无奈。老师说,实验中心有全学院的大大小小房间的钥匙,说不准什么时候有人需要用钥匙,因此一定不能没有人。因此,那段时间里,我只要没课就去中心待着,有时一待就是一天。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自己当时“傻”得可爱,还发生过因为怕中午有人会来而不吃饭饿等的事情。校庆结束时,足足瘦了10斤。
校庆那天,专业老师负责整场晚会的录制,晚会录制期间,李广辉老师让我作为实验中心工作人员坐在晚会前排。我就问负责摇臂的薛寿鹏老师自己能做些什么,薛老师开玩笑地说:“你坐在我旁边,不要妨碍我工作就是帮助我了。”那天,我在12米的大摇臂下看着摄像机摇来摇去,既兴奋又激动。
晚会很成功,录制工作也很成功。活动结束之后,我们收回设备,再整理起来送到车上。全部忙完已经到了夜里12点。那天,我还请一位学姐给我拍了张照片,因为那天是我的生日——很高兴能和母校共度生日,虽然她是六十周岁了。但让我感到更有意义的是,我和实验中心的老师同学们度过了难忘的一天。回到宿舍已是凌晨一点,怎么也睡不着,想了很多,回想到校庆期间每个人的忙碌,那种忙碌虽然累,却因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得以发挥而感到充实。
参加传播学年会筹备,开始理解专业
2011年11月26日,学院迎来了一件大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我校召开,由学院承办。当然,这也成为实验中心工作的重头戏。
大会前一晚,我们把所有的设备拿出来,单反、摄像机、小摇臂、大摇臂,满满地摆放在演播厅里。当演播厅灯光亮起,打开5.1声道,这是我们实验中心每位工作人员最快乐的时刻。记得一起工作的王栋同学说过,“能在这里听到十几万的音响发出的音乐,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设备摆放完后,宿舍早已熄灯。临近结束,李老师对我说了一句,“明天你过来吧!”我当时又吃惊又兴奋!要知道我是大一学生中唯一被允许留在演播厅参与第二天录制活动的学生!第二天的会议不仅让我学到的了知识,更让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我对专业的理解更深刻,也懂得了自己要掌握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很多学术理论。还记得那天,一位厦门大学的参会老师在聊天中对我说:“以后你要是来厦门大学,来找我。”短短一句话,让我有了更远的梦想。
录制节目长技能,深深爱上专业
2011年12月24日。这一天,演播厅里举行了校园达人秀电视决赛的节目录制。在之前的节目中,作为摄像助理,我一直帮着电视台来的专业人员打下手。到了决赛,李老师让我去了灯光室,负责灯光的配合。校园达人秀是我见过的唯一一次正规电视节目录制。从布场到录制,其中包含着实验中心所有师生共同的努力。
实验中心里流行着这么一种说法:“女生当男生使,男生当牲口使。”那几天时间很紧,根本没空吃饭。拍摄前一晚要准备好所有器材、布线、测试对讲机、安装切换台。布场结束已经是凌晨2点,每个人都是拖着疲惫的步子走出演播厅。有一天晚上,因为实在太晚,我们送女生回宿舍时竟然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也许是宿管阿姨睡得太沉,怎么叫都叫不起。没办法,那位女同学只好回演播厅里休息。12月的天气,冷得彻骨,再加上我们叫门耽误了一些时间,她们重新回到演播厅时,已经到了凌晨4点多。
在实验中心工作的同学,基本上都有一种“干活不要命”的状态。头一天折腾到那么晚,第二天录制节目时所有人员全部准时到位。没人说苦喊累,只想着我们应该怎么把工作做好
现在看来,实验中心就是个“宝库”,通过这次活动,短短几天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在这里提升了很多。摄影、摄像、布线、打光调音,每一样技能都在进步。而我则在闲暇时拿学院相机拍了些照片,有时还用摄像机拍些镜头,不断练手。更荣幸的是,我学会了使用灯光台。虽然当时还不能让学生随便动,但我知道自己能够掌握它,因为老师给了我说明书。如果说传播学年会提高了我对专业的理解,那么校园达人秀活动,则是加强了我对专业的热爱。
实验中心一家人,一起奋斗相伴成长
没有大活动的时候,实验中心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卫生清洁、演播厅设备维护,还有搬凳子之类的体力活,有时上百张凳子要及时从各机房搬到演播厅,然后在活动结束后再一一搬回去。在实验中心,我们经常加班,尤其是每当第二天机房有考试时,当天晚上几乎没时间睡觉,而是要通宵做系统,保证第二天教学正常完成。
实验中心的锻炼让同学们不仅会干活,更在做人做事的各个方面都不断获得提高。中心的老师们都非常鼓励同学们业余时间拍摄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老师们常说,让你负责看机器,不是让你傻傻地看着它,闲暇时就可以用它拍东西练习,只要不摔,正常使用是坏不了的。
在这里,最重要的收获是老师们对我的指导,还有各位学长学姐对我的帮助。在这里,我结识了一群兄弟姐妹,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发疯一样地做事情,从不偷懒,从没有抱怨。他们身上有一种宝贵的专业精神。大学三年,我很荣幸遇到实验中心,遇到这里的每一个人,我们就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