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3 11:11:01 作者:盛坤宇(201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校友) 来源:动漫与传媒学院 浏览数:0
作者简介:盛坤宇,青岛农业大学201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毕业生,2013年提前毕业,考取兰州大学201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动漫与传媒学院《青农青年》栏目第一期做客嘉宾。
今天兰州大学举行了2014届毕业典礼,不是毕业生,却又是毕业生的我,怀着一份牵挂的心情去参加了这个仪式,独自望着2014年毕业的兰大同学们的背影,我一次又一次回忆起在青岛农业大学的大学时光,想念起农大的恩师和同学们。本想在6月底回青岛参加属于我们2010级本科生的毕业典礼,但由于正逢学期末学业繁忙,不得不放弃了行程。或许,对于我而言,这将是人生永远的一个遗憾。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提前毕业离开青岛农业大学的一年时间里,我常常心怀一份牵挂,时时挂念着黄海之滨的你们,闲暇时浏览网页,总忘不了打开青岛农大和传媒学院的首页,也在人人、微博和微信上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动态里关注着母校的发展变化。我深深的明白,是青岛农业大学的三年本科时光让我改变、促我成长、使我进取,在我的内心深处早已深深地打上了农大的烙印,每当有人问起我的本科母校,我都会心怀坦荡的告诉他:我是青岛农业大学的毕业生。
“学其成时念吾师”,在2014年的夏天,我们2010级本科生终于算是学成毕业,走出校园踏上新的征程,我们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母校的恩师们。对于我离开的这一年而言,更是如此。我常常牵挂起我的导师董成双教授对我毕业论文的悉心指导,是董老师指导我写出了人生中的第一篇正式的论文,并且获得了“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这对于一个提前毕业的大三学生而言是莫大的荣誉,也是对我未来学术道路上的莫大的鼓励;我常常牵挂起我的班主任李光老师,时光永远无法让我忘记在我为提前毕业的各种手续而奔走的时候,是李老师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在我为考研而复习到精疲力竭的时候,是李老师的嘘寒问暖让感受到家人一般的温暖;我还常常牵挂起孙云宽、邢祥虎、高欣锋、冷若冰、李艳英、栾涛、田秀玲、乌珊丹、嵇安奕等各位老师,永远不会忘记在我的提前毕业申请表上签名的孙院长和邢老师,你们在我人生关键时刻的这一次通融和支持让我获得了一次巨大的机遇,造就了后来的成功。高老师、冷老师、李老师、栾老师、田老师、乌老师和嵇老师都在我提前毕业的过程中给我提供了或多或少的便利和帮助,衷心地感谢你们。没有母校的各位恩师,今天的我不可能成为百年兰大的一员。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匆匆三四载光阴,忘不了那些曾经的人和事。曾经,我们在考研教室F502同窗共读;曾经,我们在六号宿舍楼秉烛长谈;曾经,我们在虹子湖畔漫步校园;曾经,我们共同拥有过,相同的苦辣酸甜。那份真挚的同学友谊,早在我的心中珍藏。今后,即使是无期的别离,即使是天涯之隔,校园时的这份友谊,随时都会让我不断的牵挂起远方的同学。“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从此走出农大的校园,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将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无论我们在哪里,我们的人生中都将永远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符号,她就是“农大人”,她带给我们的将是共同的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对母校、老师和同学深深地牵挂和眷恋。
在社会制度层面的进步过程中,可以把媒体和法律比作两架马车,正是新闻媒体的客观真实的报道为公民的知情权提供保障,而公民真正享有知情权才会拥有理性的民主,法律人所倡导的法治也正是建立在真正的理性民主基础之上的。知情权、民主和法治三者之间这样的关系,也即赋予传媒人和法律人共同的社会责任。生逢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年代,又直面一个法治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时时刻刻牵挂起自己的本心。当我们这些年轻的传媒人和法律人走上社会,我们面对艰难要敢于担当,我们要准备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我们要自由思考独立表达。我们要守护公平践行客观真实正义。当我们面对危险的时候,或许可以沉默,但不要嘲笑那些勇敢而热情的人,不要习惯了黑暗就去为黑暗辩护,不要让我们的笔杆子失去良知。当我们面对强权,也许不能正面对抗,但我们至少应该可以奉守良知,不去颠倒黑白;社会再险恶,法律和媒体也都必须保持其应有的正义逻辑。宁可卑微如尘土,也不扭曲如蛆虫。作为一个农大传媒人,无论身处何处何时,都不要忘记践行传媒学院赵晓春教授的那句嘱托:“老老事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做学问”,不要丢掉农大人“质朴、踏实、勤恳、正直”的性格,我想这一定是我们新一代青农人对“老莱农精神”最好的坚守与传承,也是我们对母校青岛农业大学最真诚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