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 15:20:48 作者:李汝忠 浏览数:0
2007年,我们的母校莱阳农学院由莱阳迁址青岛,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此后时不时地听到一些关于学校发展的好消息,心中很是欣慰。但作为莱农恢复高考后招收的第二届大学生,总感到我们的根还是在莱阳。
四年的大学时光在这里度过,莱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过我们的印迹,图书馆里有我们静静的身影,校园晨曦里有我们郎朗的读书声,门前沃土里洒下我们辛勤的汗水,五龙河畔曾回荡着我们欢乐的笑声。这里是我们成长的地方,这里是我们魂绕梦牵的地方,我们从这里启航,我们从这里腾飞,我们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我们爱母校的一草一木,尤其更偏爱母校的水杉树。步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水杉,两排笔直的水杉树直通主教学楼,右侧还有一大片水杉林,那时每逢考试,时常坐在水杉林中,静静地伴着鸟语复习。那时的水杉还不怎么高大,也就拳头那般粗、丈八多高。一个个冬去春来,花落花开,水杉绿了变黄,黄了又绿,伴随着一批批学子从两排水杉中间走向社会,水杉也一年年长大。前几年我们班聚会到母校参观,喜见水杉已长成参天大树,粗壮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枝繁叶茂,将整个主干道掩映在绿荫丛中,好一派壮观景象,让人浮想联翩、不忍离去。
我想,母校的莘莘学子也如同这挺拔水杉,一个个从这里走向社会,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材。母校的水杉能长成参天大树,是得益于这片沃土。母校的发展也如同这水杉,鸟择良木而栖,应该感谢时任校领导们的远见卓识,毅然迁址青岛,为母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正一步步走向新的辉煌。我们爱母校的一草一木,我们爱母校的水杉,我们是莱阳农学院人,我们也是自豪的青岛农大人。
【作者简介】
李汝忠,我校农学1978级校友,棉花育种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历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山东省棉花转基因育种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棉花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棉花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等职。
在棉花科研与生产第一线从事棉花遗传育种近40年,参与主持选育出鲁棉9、10、11号3个常规棉花新品种,主持选育出杂交抗虫棉鲁棉研15、24、30号、鲁H424、鲁杂2138,常规抗虫棉鲁棉研21、26、27、36号、鲁棉258、鲁棉691、鲁棉696、鲁棉2632、鲁棉238、鲁棉263和短季抗虫棉鲁棉研19、35号、鲁54、鲁棉241、鲁棉2387、鲁棉243、鲁棉245等三大系列22个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新品种累计推广2亿多亩。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首位)、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首位),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1项(2位)、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3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首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5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2、5位)。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中青年突贡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