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舟,正大奖学金获得者,省级三好学生。1997年考入青岛农业大学前身莱阳农学院食品科学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在南京农业大学攻读环境微生物学方向研究生。博士毕业后出国留学深造,现在全球最大的上市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从事生物技术战略前沿研发工作。
执着与坚持点亮求学之旅
正如吉鸿昌所说:“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张晓舟与食品相识相知的求学历史之旅就在踏入莱阳农学院大门的那一刻开始了。依山傍水、绿树茵茵的校园,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的老师,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的同学,在他的心中构成了一幅最美的校园风景图。 张晓舟的求学之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如一座又一座的山接连不断,但是张晓舟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迎难而上。在采访中他谈到,“毕业论文设计与实践”最令他印象深刻,为了绘制酵母的生长曲线,张晓舟一直都待在菌种厂实验室,几乎三天三夜没有好好回宿舍睡觉和去食堂吃饭。最终他的关于“横向比较一系列酿酒酵母的生理生化特性”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坚持努力的人,为了梦想与目标而不断努力拼搏的自己,终有一天都将被自己而感动。 在这里,张晓舟有幸遇到食品科学系主任李汉昌教授。李汉昌教授是老一辈的农业及食品微生物学专家,学识渊博。但他与李老师的交集远不止于学习,共同探讨篆刻书法同样是他们的爱好。李老师是恩师,亦是生活中的朋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只要你是一枚钢钉,无论把你放到哪里,你都会放出自己的光芒”这两句话是李汉昌老师给他的受用终身的益言。
经历与努力铺就成才之路
罗曼.罗兰曾在《约翰 .克里斯多夫》中提到“任何努力决不落空,或许许多年都会了无音信;却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思想已经有了影响。”张晓舟就特别感谢学生时代的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而欣喜,为自己的经历而满意,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动。
张晓舟从未后悔选择莱阳农学院,在采访中他说道:“我觉得农大给予我的学习锻炼机会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我在随后的事业发展中能够更好地把握机会和游刃有余。”对于当年学院非常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事,张晓舟还特别自豪的说:“我就是99年第四届综合素质优秀学生获得者之一。”有人将人生比喻成一块带雕刻的玉石,不断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磨的过程,学生时代经历的点滴都会在某时某刻与自己相遇。所以不怕困难,勇敢挑战,不懈努力,才会将自己打磨成一个闪亮的钢钉,张晓舟就是学习榜样。
学海无涯“乐”作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晓舟毕业后并没有选择直接就业,而是选择去南京农业大学攻读环境微生物学方向的研究生。至于为何,张晓舟解释说这其实是97年入学时已经做好的决定。因为他个人非常喜爱微生物学这个方向,所以觉得他很有必要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做更深的学习与锻炼,选择读研也是给自己一个专业转向的机会,能够帮助他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即使在科研的道路上遭受诸多坎坷,因为在农大的求学经历,张晓舟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增强学习与探索能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并不断建立新的合作合力解决问题。
成长与期待促就人生之旅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你想成为优秀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专注。”张晓舟就是这样一个专注的人。做到专注,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把事情和任务分出轻重缓急,定好最后截止时间来高效完成。这些习惯看似平常,却给予他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攀登一个个高峰,克服一个个困难。 张晓舟在成长,母校亦在成长。面对母校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学校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后取得的快速发展,张晓舟感到尤为骄傲和自豪。在采访中,张晓舟说:“印象最深之处是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大幅提高了,教学、人才引进和科研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越。”对于专业的设置,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母校。即注重多学科的交叉与结合发展,因为学科碰撞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新;注意生物制造,绿色转化,低碳经济暨大数据科学在各个学科的整合和应用。 富兰克林曾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日月既往,不可复追。作为已步入社会的学长,张晓舟希望在读的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短暂大学时光,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找准人生方向,及早确立有的放矢;发展兴趣爱好,激励自己获取动力;发现自身长处,确定发展方向与职业定位;提高自身价值,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拥抱梦想,努力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