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振,男,2006年7月毕业于莱阳农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11 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微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后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化工系攻读博士后。现任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南大学民盟主委,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青年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reen Chemis- try》等主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7篇,出版专著、教材2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7 件,美国发明专利4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纵横向项目20项。目前,糖胺聚糖可控分子量发酵生产等相关技术已产业化,并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专业的选择曾是困扰着康振的最大难题。曾经的康振只是莘莘学子中的一员,高考后来到青岛农业大学。那时的他,没有目标和方向,选择生物工程专业仅仅是因为这里的学习氛围好、能够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但随着对这门专业的深入了解,他渐渐地被吸引住了。
康振的大学时光大多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他常常一个人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阅专业书籍,喜欢在化学楼前面的树下看书思考问题。在周末他也会参加勤工助学,种植花草,同四个好友一起进行学习交流。除了醉心学习之外, 康振还担任过系宣传部副部长、书法美术协会副会长、班级宣传委员,这些经历帮助他开拓思路,广交朋友。
康振说,“大学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开阔的视野以及有关人生目标的思索与能力锻炼。”谈及大学的收获时,他说在大学四年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养成了踏实的学风,交往到了一生的好朋友,并且遇到人生恩师丁立孝教授。
只有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把大学四年时间放到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征程中,多学习,多思考,多求教,才能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对于康振来说,“长风”是他对生物科研始终如一的热爱。在面对众多专业领域的选择时,康振坚定地选择了生物科研,只因为自己热爱生物学,热爱科研。他自大学时便立志未来要从事生物技术科学研究,力争推进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
“长风”也是他水滴石穿,自强不息的品格。从大学期间开始,他就注意积累牢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技能经验,努力提高个人品质和工作能力。他感念师恩,清楚的记得教授他学业的每一位老师以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他建议同学们从大一开始就应踏实学习、勤奋进取,提前进入团队开展训练,养成吃苦耐劳、持久努力的作风,多去提高个人动手操作能力,开拓个人视野。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停追逐梦想的过程。现如今,康振从事着自己所热爱的微生物合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研究和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去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并为之付出持续努力。”康振说:“只有自己真正地热爱这一职业,才能更好地去付出,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从青岛农业大学毕业至今,作为青岛农业大学江苏校友会的一员,他时刻关注着母校和学院的发展变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在校学生多提供学习实践平台是院校发展的基础”,他希望母校发展越来越好,能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契合新农科内涵的一流创新人才。对在校学子,他想说: “大学可以为一个人的未来提供平台,大学生可以在此期间开阔视野,思考人生,与良师益友多交流学习。在大学里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关键是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里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是人生的财富,无论在任何时候,学习都是最重要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世界上也没有那么多天才, 大多数的佼佼者都是像康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同他一样找到热爱所在,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持续奋斗,力争攀上自己所处领域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