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秀:谦卑笃定一路扶摇,青农佳人精彩绚烂

  刘卫秀,我校生物科学专业2013级校友,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校十佳大学生、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五四青年标兵”等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山东省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2015年被选拔到中国农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2016年免试录取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博连读。

 

  大学四载恍若木槿花开,弹指之间如微风拂过。当同龄人还在懵懵懂懂时,刘卫秀已经坚定了走科研道路的决心;当同龄人还在沉迷于各种玩乐,她已经连续三年取得专业第一的佳绩;当同龄人在为前路迷茫彷徨时,她已经从青岛农大到了中国农大学习交流;当同龄人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时,她便以本科生的身份通过了北大、清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三家单位的联合招生,免试录取到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青春路上坚定前行,弄潮儿破茧脱颖,便自有一番倾城。

全面发展、出类拔萃

  2013年,刘卫秀和大多数刚刚进入大一的新生一样,几乎没有什么目标,一心想着,大学就要过的随心所欲。那时候的她,喜欢摄影,擅长写作,不做囿于象牙塔的学究,闲暇时也会走走大好河山看看诗与远方,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参与到各种演讲、摄影、志愿活动、知识竞赛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丰富阅历

  “在我的印象中刘卫秀是一个刻苦努力,有激情,有目标的学生。”这是刘卫秀的班主任郭老师对刘卫秀的评价。“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刘卫秀来办公室找我,说她想当班委帮助同学,更好地锻炼自己。我当时开玩笑地对她说,只要你能考班级前五名,下个学期就让你干,结果,期末考试她竟然考了年级第一,如愿成了班委。”

  刘卫秀表示当时参加这些学生活动只觉得新鲜热闹,并没有想过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直到大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结束后,她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究竟什么样的大学生活最适合自己。因为对自己所学专业存在浓厚的兴趣,刘卫秀开始积极地联系实验室,投入专业课的学习,全面了解生物科学这个专业,渐渐地,她开始对这个专业充满热情,成绩也是全面发展稳居第一。

沉迷科研、笃实好学

  此后,刘卫秀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沉迷于科研生活。自大一,刘卫秀进入学校的山东省应用真菌重点实验室,接受了系统的科研训练。大二开始独立进行小的实验项目《一株渤海未知菌株的16SrDNA分子鉴定》。同时,作为主要人员之一,申报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基于人肠胃粘膜上皮细胞损伤模型筛选评价食药用真菌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大三被选拔到中国农业大学交流学习期间,先后进入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进行科研训练和实习。

  2015年,刘卫秀和其他两名生物科学创新班的同学一起选拔到中国农大交流学习。当时,跟刘卫秀同到农大的其他同学都分到相应的班级所在宿舍,能够很快地融入到班集体,而刘卫秀却被分到农学院大四的宿舍,各种不适应。“这是一个传说中的学霸宿舍,一人到康奈尔大学读研,四人保研。她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以及每天在宿舍讨论关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一些新的研究进展等都让我对自己产生了强大的心理落差,甚至让我有一种自卑感,但同时,也激发了我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是刘卫秀过的比较艰辛的一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

  进入中国农大,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环境的适应。“中国农大的学习风格完全超乎我的预期,像《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这些主要课程都是全程英文教学,考试也全是英文形式,而其他课程也会有大量英文文献的阅读,还让同学们做presentation,针对一些前沿的研究进展谈谈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等。”刘卫秀介绍道。刘卫秀及时地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开始根据所学课程读一些paper,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相关书籍,与同学交流讨论,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刘卫秀可以轻松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并主持了好几场的presentation,收获颇多。

  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给刘卫秀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就是实验课了。刘卫秀说:“实验课应该是我上过最不正常的课了,像《蛋白质实验技术》课,都连续上两天的,《发酵实验》从晚上7点正式上课,经常会进行到接近夜晚12点。”老师特别注重实验进行的条件,每一步出现的现象等等都要有真实而详细的记录,单单《蛋白质实验技术》这门课刘卫秀就用掉了十多个实验记录本。实验课虽然进行的辛苦但收获却特别的多。

破茧脱颖、谦卑执着

  在中国农大,在备考期末的过程中,同学们都非常努力,有很多同学刷夜学习,图书馆根本找不到空余的位置。刘卫秀说:“那段时间,我心理压力挺大的,后来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风格,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注重学习效率而不是学习时间的长短,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最终刘卫秀取得了年级第一的成绩。

  大三下学期的课程比较多,农大的同学们大多都有保研资格,对于刘卫秀来说,要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准备考研。刘卫秀说:“当时我对自己的未来尤其焦虑,想过考农大,考上海巴斯德所,但经过很长时间的纠结后,却毅然决定了要跨专业报考法律硕士,同时默默地准备三校的联合招生,可以说,做着三手准备的过程是很难熬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刘卫秀竟然从近三千出身名校的学生中脱颖而出,通过了三校的联合招生。

  最后,刘卫秀分享了她的导师对她说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一个有成就的科研工作者,其成功的要素不是出身背景,而是正确的科研态度。简单概括就是:谦虚,踏实,有见地,不管什么背景的科学工作者,只要有谦虚做人,踏实求知的科研态度,必然会有所建树。同样,做科研,不是赶时髦,不能别人做什么,自己就一窝蜂跟着去做,做科研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成功的标志并不是最时髦的,而是是否有真正的突破和进展。

  这些都足以说明她的优秀、她的出类拔萃。当大多数同学抱怨生活单调、科研枯燥的时候,她选择用校园活动充实自己,用科研生活强化自己。谈及科研,她常常说自己收获的不仅仅是科研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塑造心智,积极、乐观、有韧性、善思考、会协作。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挫折,但不退缩、不慌乱,静下心寻找解决办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收获满满的喜悦,体会科研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