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栾升:用十分努力,取得最好成绩

 

 

  栾升,1982年毕业于我校果树专业,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85年考取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贷款资助留学生赴美留学,1991在哈佛大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获博士学位,1991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2000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学系任助理教授。2000年至今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学系终身教授。栾升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分子细胞及生理学方面的研究。2006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植物生物学会主办,牛津大学出版的《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的创刊主编。2008年,因他在植物钙信号传导的研究中所取得的杰出成绩,荣获美国植物生物学学会青年研究奖(Charles Albert Shull Award)和德国的Alexander von Humboldt奖。2012年,他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

  考最好的成绩、上最好的大学、做最牛的研究,这么多好事?为什么是他?2014年4月,校友栾升重返母校,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他。

  爱玩爱闹爱读书,小小少年读完几百本书,想去看看外面大世界

  看栾升校友的简历,最让人感兴趣的,莫过于他15岁上大学的经历。

  “我可从小就是三好学生呢!”栾升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虽然天性爱玩,但他早早养成了“好学”的习惯。在父母的熏陶下,他从小喜欢看书,学习上也对自己要求很高,一直保持着各个学习阶段的“全班第一名”。

  父母工作的学校里,有个只有一间屋子那么大的图书馆。因为是教工子女,栾升有随便进出图书馆的“特权”。虽然图书馆面积并不大,藏书量也只有几百本,但因为年少无聊,总有许多时间需要打发,他就一本一本不紧不慢地取回家看。从男孩子最感兴趣的抗战题材作品开始,再到反映农村生活的《艳阳天》、《金光大道》,直到最后,读高中之前,他已经不知不觉看完了整个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栾升养成了一个保持至今的习惯——泡图书馆。

  喜欢看书,所以平时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书本陪他度过。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时间久了,他经常看书的土炕边,竟然踢出两个凹进去的小坑。

  常到那个图书馆借书看的,除了栾升,还有一位神秘的“敲钟人”。这是一位文革中下放到学校的知识分子,知识渊博、见多识广。由于经常在图书馆遇见,终于有一天,一老一小搭起话来:

  “他主动对我说,我现在看的书,都是中文写作,如果学会了英语,就能看英文书籍,就能知道世界上更多有意思的事儿了。”栾升回忆。

  这次随意的交流,对一个好学少年来说,竟成了宝贵的启蒙。栾升第一次意识到,不仅要会看中文书,还可以学习英语,看英文书,了解外面的世界。

  看栾升心动,敲钟叔叔主动说,只要愿意学,自己就可以教。就这样,从A、B、C开始,一位校园里的“敲钟人”,引领栾升走上了英语学习之路。

  1978年,升入高一的栾升依然保持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为了让部分学生提前适应高考考场,那一年高考时,老师推荐包括他在内的四名同学参加了高考。

  “当时年龄小,只是觉得好玩,想着既然报了名,就考一下吧。”栾升说。谁知,并没有对考试寄予太多希望的他,还真考上了!

  15岁上大学,聪明好学顽童气儿,他对母校饱含深情

  就这样,1978年夏天,15岁的栾升来到学校,开始了一个少年的大学生活。作为班里年纪最小的同学,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像对待孩子一样照顾他、爱护他。他对大学时光记忆深刻,也饱含深情。30多年后重回母校,讲起那时候的趣事,还是会忍不住哈哈大笑;想起那时候的老师同学,依然会眼眶发红,略显哽咽。

  按照学校要求,当时全体同学都要早起跑操。每个班都不甘示弱、跑操也要跑好,慢慢地,跑操也成为同学们相互比拼的方式。

  十几岁的栾升每天早上都睡不够,所以每天都是三十多岁的老军体委员喊他起床。不过,这个“人工闹钟”可不讲人情,“冬天天气冷,很想赖会儿床,他就直接把我的被子掀掉。”栾升笑着回忆。

  上大学之后,他的成绩在班里还是一直名列前茅。“主要原因首先是学校学风好,风气正。大家都努力学。有的同学考上大学时都三十多岁了,家里有老有小,但学习态度依然非常认真。”栾升说,学校良好的学习风气,让他记忆深刻,每位同学都非常努力,相互之间总有一种比拼的气氛。与其他有家有室的同学相比,十几岁的他有着大把的时间,除了学习,什么操心的事儿也没有。

  “一个人的荣誉感也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说自己好,都希望保持自己的这种优秀,这就是一种个人荣誉感。因为在乎,才会不断努力。”谈到这里,栾升说。上大学四年,他要求自己一直拿“优秀”,要是某一科被老师给了“良”,心里就会难过很久,不知不觉间,“优秀”,已经内化成一种习惯。

  “别看他学习成绩好,上学那会儿,可是非常调皮。”栾升教授的学长、园艺学院副院长刘成连教授这样告诉记者。

  原来,栾升上学时喜欢打蓝球和排球,课余时间如果不在图书馆,就一定在球场。为此,还交了几位体育生朋友。“有一次,我跟着一名体育生翻墙去果园偷苹果。结果刚翻过去,就被校长抓住了,挨了好一顿批评。”他笑着回忆。

  抓住归抓住,没有老师真想处罚他。老师们都把栾升的调皮归因到年龄太小上,并没有真的苛责于他,相反,这样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让老师们格外喜欢。

  决定考研,恩师帮扶

  无忧无虑的大学日子过了两年,大二结束时,当年的高中同学纷纷踏入高考考场。“好几个以前成绩并不如我的同学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学,心里开始有一点儿不好受了,我可是当年的全班第一啊!”就这样,大三一开学,他决定要考研究生。

  听说聪明好学的栾升要考研究生,英语老师把自己学习英语的资料都给他抱了来。这位英语老师最初只有高中学历,后来通过自学考试当上大学英语老师。“要知道当时高中不学英语,可想他有多努力!”对这位老师,栾升依然充满敬重。

  为了学英语,他买了一台“半头砖”录音机,但在十几个人一间的宿舍里,想要安静地听录音几乎不可能。“英语老师就把自己教工宿舍的钥匙给了我一把,让我随时可以去学习……”师者大爱!回忆至此,栾升校友几度哽咽。

  虽然一心想着考研,但栾升始终没有确定自己到底要报考哪所学校。直到报考前夕,一位淄博同学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既然要考,你就应该考中国最好的学校。”栾升报考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当时国内植物学专业的顶尖研究机构。

  这次,像往常一样,栾升又考了第一,顺利进入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1985年,在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即将毕业,恰巧香港企业家王宽诚捐款1亿美元设立了“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其中有贷款资助留学生赴美留学一项。于是,栾升与研究所的几位同学一起报了名。那个暑假,他没有回家,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准备考试。

  暑假回来,发榜时,一起考试的同学拉着他去看成绩,他觉得竞争那么激烈,希望应该不大,满不在乎地说:“我不去,我还要睡午觉呢!”

  中午,睡梦中的栾升被叫醒,“栾升,你考中了!只有你一个人!”要知道,这项考试全国只有五十个名额,每个专业只录取一个人!

  “瞎扯,我不信。”栾升回答。

  被学长硬拉起床后,站在宿舍门口,他这才看见一位低年级同学兴奋地朝宿舍跑来。“他跑过来一下把我抱起来向上抛,一个劲儿嚷着要去‘红房子’。我们之前约定过,谁考上了,就要到上海‘红房子’请客吃饭,这时我才信了。”

  启程美国,“到哪里都考第一的人不能不及格”,“不能让教授看不起中国学生!”

  初到哈佛,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还是英语不行。教授讲完一节课,本子上记不下几个单词,听不懂啊。”栾升回忆。

  听不懂英语,课程就学不好,期中考试,班上四个中国学生,没有一个及格的!这也是栾升的求学生涯中,第一次不及格!

  “到哪里都考第一的人不能不及格!这可不行。”他们四个人凑到一起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必须改变现状,不能让教授看不起中国学生!

  讨论结束后,四个人凑钱买了一台电视机搬回宿舍,从此,除了泡图书馆之外,大家就在宿舍里看电视节目学英语,背不过绝不睡觉。

  又到了期末考试,考完不久,栾升接到教授电话:“栾升,恭喜你,你考了第一名!虽然你学期中试没有及格,但我还是要给你一个A。”

  获得哈佛大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获博士学位后,栾升继续在哈佛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才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学系任助理教授,2000年37岁的他已经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学系终身教授。

  多年来,栾升校友长期从事植物分子细胞及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2008年,他因在植物钙信号传导研究中取得的杰出成绩,荣获美国植物生物学学会青年研究奖(Charles Albert Shull Award)和德国Alexander von Humboldt奖;2012年,他荣誉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

  尤其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自2006年起,栾升校友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主办和牛津大学出版的《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的创刊主编。短短几年时间,这份期刊已经成为专业内的领导性期刊,为中国科学期刊、亚洲科学期刊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到母校,在与同学们进行的分享报告会上,栾升为自己求学之路的成功,总结出三个原因:

  勇于尝试;遇事尽力做到最好;培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生活中的机会有很多,重要的是抓住。机会来了,不要先问自己‘我行不行’,勇敢地去尝试,然后尽最大努力去做,不需要注重结果。把这当作一种习惯长期要求自己,就一定会有好结果。”这是栾升教授面授母校学子的肺腑之言。

  为什么是他?

  “即使最聪明的人,只用二分努力来学习,也比不上很普通人用十分努力换来的成绩。”这,就是栾升的答案。